
研究人员对含预制单裂隙的岩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隙倾角、裂隙长度对岩体力学强度和破裂模式的影响上。对于破裂模式的研究又比较关注起裂角、裂纹贯通形式等。孙朝阳用类岩石研究了不同倾角的裂隙对岩体强度的影响规律,发现试样的峰值强度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 90°的时候达到最大的峰值强度。杨涛用水泥砂浆当模型材料考察了节理岩体的强度随倾角在 0°到 45°范围内的变化特征,证实了当节理面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时,其压缩强度逐渐减小。李树忱研究发现贯穿节理的倾角在 0°到 60°范围内时,类岩石试件的峰值强度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谢其泰通过对砂岩研究发现,理论和试验的裂纹起裂角都随着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加而加大,而且预制裂隙倾角越大裂纹起裂越容易。

李银平等用大理岩观察到了单轴压缩作用下翼型裂纹、次生裂纹等的扩展形态。赵永红等人也分别对单轴压缩下灰岩的裂纹扩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的翼型裂纹扩展路径和玻璃中的翼型裂纹扩展路径一样。在当前研究中,对于单裂隙缺陷对岩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大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在荷载作用下,含预制单裂隙的岩体一般会出现三种破坏模式,也就是张拉破坏、剪切破坏和拉—剪混合破坏。裂纹一般是从预制裂隙尖端萌生,然后扩展形成翼型的张拉裂纹和与裂隙倾角方向一致的共面次生裂纹。但当预制裂隙倾角非常小的时候,裂纹会从预制裂隙中间开始萌生,这是因为受到了张拉作用力。预制裂隙的倾角在 45°附近时,岩体试样的力学强度往往呈现最不好的特征,表现出最低的单轴抗压强度。在对含预制单裂隙的缺陷岩体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又对含多条预制裂隙的岩体试样开展了研究,想得到预制裂隙数量、岩桥倾角、裂隙排布方式等对缺陷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